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党政工团 > 支部活动 > 图音体信支部

《激越历史时空的青春共鸣》---图音体信党支部6月份学党史大会

作者 :编辑 :海口天涯工作室来源 :本站发布时间 :2021年06月29日浏览量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进行着新的伟大斗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他在陕北的七年知青生活有什么联系?

他在七年知青生活中有哪些突出表现?

这七年的生活又给习近平总书记带来了什么?

2021618日,图音体信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党员活动室召开6月份学党史学习大会和“两优一先”推荐会,本次学习大会主题为《激越历史时空的青春共鸣》,主讲人为支委朱勇老师。

会上,支书霍杨柳传达了学校党委关于“两优一先”评选通知,并根据要求,在2020年民主生活会评议等级为优秀的四名党员中推荐三名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支部党员进行了无记名投票,民主推荐出霍杨柳,罗翼鹊,朱勇三位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

随后支委朱老师为大家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1月至197510月的七年知青岁月。15岁,背负着黑帮子弟的名头来到偏远的陕北革命老区梁家河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自己所说,他是迷茫和彷徨的。艰苦的环境还是次要,被歧视,扣帽子,还要忍受父亲被迫害,母亲也隔离审查生死不明的残酷现实,习近平总书记精神上受到的折磨远比肉体上的折磨更加深刻,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适应了吃糠菜,也适应了吃高粱团子。他学会了捻毛线,学会了缝衣服,学会了缝被子,学会了织袜子。像挑粪、种地、铡草、喂牛这些艰苦的活,习近平总书记也是行家里手。

作为知识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有文化,有思想,敢担当,能做事。任梁家河村支书后,在目睹梁家河村极度贫困的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毅然决定扎根于此,带领村民大搞生产。

在梁家河的7年里,他总是走在前、干在先,苦活重活抢着干。他带领群众治沟打坝、植树造林、建沼气池,还办起了代销店、铁业社、缝纫社,成立了扫盲班、广播室、文艺宣传队等,干一件成一件。“敢说、敢做、敢担当”,这是梁家河的乡亲们对青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致评价。乡亲们说,习近平总书记做事有决心、有毅力,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就一定会坚持到底。在当梁家河村支书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让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子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村里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还可以用沼气做饭和照明,有灌溉井,有铁业社,有缝纫社,有代销点,有磨坊……原来一到青黄不接时就全村出动出去乞讨的贫困村庄,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多的带领下,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人民群众干实事、干好事,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 50多年前,这个年轻人用自己的行动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想不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有着这样让人震撼的成长经历,深受感动。” 讨论期间,这是大家说的最多的话。

从朱支委讲述的一个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务实担当的品格,看到了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对习近平总书记七年艰苦的知青岁月所表现出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党一以贯之的忠诚热爱,富民强国的抱负和担当,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宽厚敦实的优良品质深深感动。

霍支书随后发言,从这段历史中,我们能从源头上更加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核心成长的实践根基,从源头上深刻理解人民领袖诞生的历史逻辑,从源头上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的理论根脉。今天节党史课,我们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五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和大家感受的一样,感染力无比强大,震撼人心,跨越历史时空,引起大家情感共鸣,像磁铁般深深吸引着在座各位党员,必将照亮我们党员教书育人的时代征程。

 

责任编辑:t10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