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教研动态 > 教研科组 > 历史组

观优课催进步,评优课促成长--第十周跟岗实践研修随笔

作者 :编辑 :海口天涯工作室来源 :本站发布时间 :2019年06月27日

           观优课催进步,评优课促成长 �D�D 第十周跟岗实践研修随笔

  本周的跟岗实践研修进入全新的阶段,各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热闹非凡,处处彰显着垦中的魅力。

在新课教学前,初一年级历史学科小组进行集体备课。组长 老师指导备课,讨论授课的重点内容,难点的突破方法,教学思路和立意的确定以及教学课件制作需注意的事项。

为了进一步推动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转型,充分发挥学科组长的引领示范作用,海南省农垦中学于本周开展了第一届“风范杯”学科组长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活动主题:落实核心素养,推进课堂转型。

 

各学科以此为契机,通过学科组长的引领,进一步推进本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转型,并初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建模。

  6 13 ,我在录课室观摩了由史业群老师主讲的物理学科展示课,课题为:第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史老师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功能关系的分析认识电动势的概念,建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运用定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确定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能够充分体现功和能的概念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史老师课前详细分析学情,认为学生已经从做功的角度认识了电动势的概念,通过功能关系的分析建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学生应该容易理解,但内电路电势变化有升有降学生还是应该有障碍的。

  史老师把这一课时的教学分“预习检测”和“新课学习”两部分来进行。在“预习检测”用了约三分钟,指导学生完成关于“闭合欧姆定律”、“路端电压和负载的关系”知识的填空。“新课学习”以互学、导学的方式进行,所用时间约37分钟,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有:一、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二、实验探究路端电压和负载的关系。三、运用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一、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探究。

    史老师运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解析”的方法完成了以下问题的探究:1、闭合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在外电路中,沿电流方向,电势如何变化?为什么?3、在闪电路中,沿电流方向,电势如何变化?为什么?4、在闪电路中能量如何转化?在外电路中能量如何转化?如何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史老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思考解答,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解题,老师从中点拨迷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路端电压和负载的关系的探究。

    针对这部分知识内容,史老师通过让学生做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教学效果良好。让学生检查电表的正负是否接错,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分析为何滑动变阻器在开关闭合前置于最大位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和讨论电压表测量的是路端电压,电动势如何测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运用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根据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说一说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顿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

图为牛业勋校长、陈学副校长、王英副主任在听这节物理展示课。

各位老师们在认真听课、做记录。

课后,物理科组组织老师评课,各位听课老师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一致认为 ,这是一堂比较流畅的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值得借鉴,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能把它贯穿于课堂活动中;欧姆定律有一个大提升,这是一个亮点;实验探究花的时间较长,遇到一些电流表不动的问题,但最后能成功解决,这时间花得很值。建议实验操作方面日后要再多下功夫。

   牛业勋校长认为,教师能够解决课堂问题,体现出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一节课最重要的是“有趣”、有效,两者要兼有之。最后,希望物理学科把课堂效果做到最佳。

    陈学副校长认为,有效课堂是核心素养的落地,我们正朝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且体现在课堂中。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同时课堂要有规范,要有最基本的要素。

紧接着又开始了海南省农垦中学“风范杯”历史学科组长展示课活动。由历史学科组长 郝善俊 老师主讲《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牛业勋校长、陈学副校长出席活动,学校教研处赵全明主任、王英副主任,语文学科组长 李来保 老师以及全体 历史学科 老师也到场观摩。

新的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出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在教学中落地,历史学科也需迎来课堂教学的改变、改革。 郝善俊 老师选取《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探究》作为讲授对象,将历史核心素养的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培养纳入本课教学中。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全面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有大家的风范,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这节课 老师的教学思路: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活化核心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启示的分析,昭显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中。 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1、以“问题式”教学展开,选取相关史料,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2、引用史料丰富,从古至今,从正面到反面,从个人到国家,展现出王安石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面貌。

    郝老师注重通过史料分析,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牢牢记住论从史出。本课教学提升了学生评价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提升了学生对改革本身的认识: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2、改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大环境及相应的制度保障。3、改革过程是艰难的,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勇气与坚韧的毅力,还要有“家国情怀”。另外,本节课的教学中,郝老师联系改革开放这一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置身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听课老师的好评,一致认为是一节成功的课,课堂教学结束后仍感到意犹未尽。

各位学校领导 老师都认真观摩了本次课堂教学,牛业勋校长在后面更是进入录课室和同学们一起直接听本课的讲授。

评课环节, 郝善俊 老师陈述了选择“改革”这一主题是为适应当下热点,大到国家政治的改革,教育的改革,小到学校历史教学的改革。千百年来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分析各有不同, 郝善俊 老师希望借由史料的支撑,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客观评价王安石改革,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希望回归历史之真,发挥历史的借鉴作用。

听课老师一致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成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非常有实效!

牛业勋校长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史料作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给予肯定,展现了授课教师深厚的学科功底,授课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像百家讲坛,长此以往,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定有成效,表示很喜欢这样类型的课。课堂的完整上,既有丰富的史料,又有学法的指导,就更完美了;课堂成效上,牛业勋校长希望要注意学生应试能力上的培养,落实到高考。

陈学副校长高度评价本课史料与问题的设置,能够调动学生思维,又联系教学知识点。本课教学能通过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效果非常好。认为要回归到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同时语文学科要助力于历史学科。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本课教授中, 老师以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了本课知识内容,大受学生的欢迎和听课者的好评。教学中, 老师从多种层面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剖析,注重用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强调论从史出,课堂效果非常好。如此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值得学习。这堂课让我视野开阔、收获颇丰,深感意犹未尽,还想再听。

以上是本周跟岗实践研修的一个缩影。用一句话来概括本周学习的体会:在观课中收获,在评课中成长。我将继续前行,不断完善,超越自我,追求更好。


责任编辑:05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