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课堂转型,培养核心素养--“风范杯”语文课堂教学展示回眸
探索课堂转型 培养核心素养 一一“风范杯"课文课堂教学展示回眸
6月11日上午,按照学校的工作布署,“风范杯"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学科组长是学科教学与研究的组织者、实施者、引领者,因此,此次活动以学科组长课堂教学展示和评议为载体,进行新课程背后下的课堂教学转型探索。 语文学科组长
李来保组长解释,所谓“动态四步课堂“(课前分享+教师引导+小组探究+交流发现),不是什么新鲜玩艺儿,只不过在"动态"二字上作了一点文章,使之具有灵动而不至于僵化。它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在体现思路、反映教学思想。有时可能在一堂课上有这四步的完整呈现,有时可能在一个阶段体现这四步,如整本书阅读教学。 只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明确的任务指向,就会有自己的教学习惯和特点。
"动态四步课堂”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既符合新的课程理念,也符合学生的心理;既注重打牢基础,又注重培养能力;既着眼于考试成绩,又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既有对优秀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又有注入时代元素的创新。
以"课前分享"为例。 很多课堂都有这个环节,说明大家对这个环节在学生发展作用上的认同,但很多是流于形式,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要求和任务,也不管这个环节这么进行能否达到一定的目的,只是一个不自觉的模仿而已。 但它有合理内核。 语文组的同仁们对此进行了“扬弃”。取其形弃其形。取"分享"之形,弃“形式”之式,赋予明确的任务要求和目的指向,并随时间或年段变化而变化。刚开始,三个简单要求:让每个同学听得清;不准出现口头禅;话题明确集中。简则简矣,却是培养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步。 1.让每个同学听得清,这不仅仅是胆量问题,还要能跟据环境的不同控制自己的音量,调整自己的发言位置等,这实际上是完成交流沟通的前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再强,有人甚至大部分人听不清,也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2.不准出现口头禅,就是要求语言干净利落,流畅连贯。现在有很多人,甚至不少公众人物,一开口就刺耳,没说一句话就出现了"然后","然后"从何而来?每句必有“然后"引领,遇到找不到恰当词语表达自己思想时就以“就这样子啦"替代,聒噪在耳,不忍卒听!因此,不准出现口头禅,就是明确指向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3. 话题明确集中,这不仅指向学生的选材能力,更指向思维鉴别能力。 李老师这次展示课在这一步上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动态性质。而“动态四步课堂”也会在动态实施中不断完善与充实。
李来保组长授课结束,在座的领导、学科组长和语
牛业勋校长认为,李来保老师作为学科组长,能引领方向,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且其点拨到位,要言不烦,善于对学生启发引导。所谓的“四步动态”教学模式没有太大新意,但重在每步落实,学生预习要到位。
程洪远副校长赞扬本节课的课题设置有亮点、新颖。这次群文阅读不是选取相似的两篇,而且选取了一个相通点。同时他认为新课改换汤不换药,跟以前没太大区别。不一定任何文章都要做群文阅读,单篇也可以拿来精讲、迁徙、整合。
教研室赵全明主任和王英副主任也发表了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
刘红禄副主任评道:能把语文课讲出了政治味,这是很让他佩服的。语文课不仅限于语文,要更多的学科知识。
李瑞玲副主任认为本课选材难度较大,学生的预习任务难度也较大。但这节课做到了立德树人,也能体现出学生素养到位。
于小涛副主任幽默地说道:“怎么样算是一堂好的课?外行人能听懂的课才是一堂好的课!这堂课我这个外行人听懂了,我觉得是一堂很好的课!”
霍杨柳主任从此次教研活动生提出反思:教研活动做的最扎实的就是“衡水中学”,具体到每节课都有详细的指导。侨中的教研也做得非常好,每堂课都是不同的课型,都有新意。我们学校在教研方面确实落后于其他学校很多,这也是以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黎伟芳老师感谢李来保组长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文言教学的新路:借古人之智,治今世之病!他让学生从古代经典当中寻找对当下治世和自身有启发的古人智慧,以更好的学以致用,完善自我和针砭时弊,这点非常难能可贵!他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撬开了古代文化传统经典的一口源泉,引领学生找到并且品尝到了一股甘泉,以后他们就会用这种方式不断地汲取营养,吸收传统文化的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为己所用。
陈校最后总结:
1.建模是为了拆模,我们追求的是动态与固态的课堂模式;2.学科特点要守住,课堂教学是基础和关键;3.对教研室提出几点要求:要求授课老师提交教案或教学设计,做好过程记录等材料归档,以点带面做好尝试,推进和推广;4.提出“三个就好”:学了就好,想了就好,做了就好。
最后陈学副校长对全体听课老师提出期望:要不断学习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艺术,教学风格。要更新教学理念,深入思考教育,研究课堂和教材,重视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反思。